唐宋时代,风水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罗盘的广泛使用,以及宋代《葬书)的流行。并且作为一种理论,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摄,这显然与此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,且在东南地区得到较大发展。
(1)早在晋室东渡之时,中原世族避乱江南,从此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南移。东南多山多水,风土温润,有“山泽多藏背,土风清且嘉”之美称,其巍峨的山脉,起伏的丘陵为风水新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验基地,而避乱之民所特有的以安全为第一的心理,使得《桃花源记》所描绘的防御性空间成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理想追求。至唐宋时代,东南繁荣,于是这种理想便有可能化作人们居住的环境空间模式。表现在风水理论中便是“水口论”“四灵说”的流行。
(2)科学发达,在天文学方面,隋末时即有王希明作《步天歌》,隋末至唐时又有李播、李淳风父子作《天文大象赋》、《大衍历》,李淳风还负责编纂了《晋书》、《隋书》中的天文志,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非常详细的描写,使风水将天与地相对应时更加便捷;地理学-上则兴起一股对山川地形进行野外考察的热忱,从而促进了风水对山川地形的踏勘。所有这一切最有意义的是唐代高僧-行在公元710年对磁偏角的叙述。李淳风、一行也因此被后世风水术士尊为一代宗师。
(3)“图宅术”式微。唐朝吕才(600-650)因职务原因,奉命整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算命、看相、测八字、选风水葬地以及住宅风水等方面的书籍,他曾写“五行禄命葬书沦”,驳斥子“图宅术”的理论,吕才的行为促使汉代起盛行的“图宅术”迅速式微,吕才也因此博得“无神沦”的桂冠。其实吕才并未从根本上否定“图宅术”,因为他并没有反对用人之姓的五音来配属住宅方位,只仅仅从音韵学角度就人“姓’的发音到底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其属五音中的何种而提出质疑。所以尽管“图宅术”从此式微,却并未断绝其理论的根基,反而促使堪舆家寻求新的理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