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与清华结合 国学精粹与中国最高学府的融合
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
什么是《易经》?它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环境学中到底会起什么作用呢?《易经》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,其广大精微,包罗万象,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。
易经在当代大放异彩
《易经》是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,包含世界观、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,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其强调的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,正是和谐文化、与时俱进等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,而实时定位的思想,是形成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根源,至今对环境保护和身体保健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易经与清华校训与卦辞不谋而合
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“是清华大学的校训,而这句引导无数莘莘学子不断进取的经典格言,就来源于《周易》的两句话:一句是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(乾卦);一句是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(坤卦)。民国时期,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,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《论君子》的演讲,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,并引用了《易经》上的“自强不息”“厚德载物”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。此后,清华人便把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,(文章来源 365bet足球比分www.qqbyhc.com)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。 这句话可以译为: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,即使颠沛流离,也不屈不挠;如果你是君子,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,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。 著名的哲学家、国学大师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“自强不息”“厚德载物”。
易经走进清华研修班
许多人往往对易经存有误区,提及易经就会和迷信活动联系到一起,只是对《易经》这部巨著的浅显理解,属最低端的运用,要真正领悟博大精深的《易经》,需要很厚的文化积淀,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,人们也逐渐走出了误区。特别是我国最高学府,社会精英的摇篮也相继在各个校区开启了易经文化的课程。深圳大学城的清华校区女子研修班,就开启了易经课程。一堂堂正本清源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讲座让学员耳目一新。不少学员表示,通过了解《易经》解析的“仁义礼智信”精神,更加坚定自己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的奉献理念,也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,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。
易经在当代引发文化复兴热潮
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,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反思传统、走向自然、文化回归的思潮,国学易学近百年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,希望人们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,破解迷思,汲取灵感、反哺修炼、追求超越,为我们的企业、社会、民族,描绘和谐、发展、复兴的壮美蓝图。